11月30日,受进出境濒危物种鉴定实验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秘书处委托,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科中心)主办、南宁海关技术中心承办的“象牙多模态鉴定技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南宁海关二级总监丘俊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盟秘书处、海科中心三级研究员张利峰代表秘书处介绍了联盟的阶段性工作成效,并对交流会的开展提出了工作安排和要求,来自海关系统内外30名专家参加交流会。
交流会上,来自南宁海关、成都海关和东北林业大学等《口岸查获象牙智能识别与远程鉴定技术研究》课题组专家分别做了技术报告。他们对象牙鉴定标准方法进行了解读,交流了象牙及制品在林草系统的管理情况,并介绍了口岸查获象牙智能识别与远程鉴定技术。
交流会期间,参会代表进行了口岸象牙智能初筛专家判定系统实操演练。通过实操演练,与会代表认为该系统流程清晰,操作简单,实现了口岸人员和鉴定专家的信息实时交互及图像采集设备的实时联动。目前,该系统已采集现生象牙、猛犸象牙、海象牙、牛角等8类共计480余张照片,砗磲、珊瑚、螺类等130余种4600张图片。形态学人工智能识别模型、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迭代共计4次,形成自动识别软件及集成化智能识别软件2套。此外,参会专家代表还对象牙图纹智能鉴定、光谱特性鉴定技术、象牙及制品口岸截获鉴定过程等进行了技术交流。
2021年8月海关总署科技司批准成立了进出境濒危物种鉴定实验室联盟,该联盟是海关总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技术执法优势,坚决维护负责任大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海科中心是联盟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是海关总署唯一的中央级科研院所,在濒危物种鉴定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技术龙头作用。南宁海关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技术中心作为联盟濒危动物制品技术组牵头单位,承担完成了全国首个象牙鉴定行业标准制订任务。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完成了对象牙等濒危物种鉴定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标准操作程序前期应用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国海关实验室对象牙等濒危物种鉴定能力,提高海关口岸一线查验关员对象牙及其制品快速识别能力,为海关实验室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保护濒危物种、打击走私濒危物种维护国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